凌云听完陈哲茂的建议后,当即便表示自己会尽快组织团队。
当然,他是不可能将自己的私人团队带过来的。
于是,一周之后……
这天阳光明媚,微风拂面。
凌云满怀信心地带着一整套精心设计的方案,和一个小巧玲珑的原型机,迈着轻快的步伐,踏入了航天研究院那座宏伟的测试中心。
这座测试中心内充满了高科技的气息。
凌云的到来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,工作人员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。
凌云的设计方案和原型机堪称创新的杰作。
他巧妙地将离子推进的高比冲,和等离子体推进的高推力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推进系统。
更为关键的是,他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超导材料,作为能量转换的核心,使得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赵院士是航天领域的权威专家。
当他看到凌云带来的测试数据时,不禁瞠目结舌,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。
“这……这太不可思议了!”
他的眼睛紧盯着数据,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。
“比冲竟然达到了秒,推力更是传统离子推进的十倍!”
这个惊人的结果,意味着凌云的发明将彻底改变航天推进技术的格局,为人类探索宇宙带来新的可能性。
“你……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赵院士满是不可思议的看向凌云问道。
但对方听后却是浅浅一笑回答说。
“也没什么,就是听陈局长的建议,组建了个自己的团队!”
听到这话,赵院士嘴角当即一阵抽搐。
他好像回答了,但好像又没回答。
组建一个团队就搞出来等离子推进器了?
开什么国际玩笑呢!
不过,既然对方不想说,赵院士也不好多问什么。
行,那就骑驴看唱本——走着瞧吧!
转眼又过了三个月。
在这段时间里,凌云和他组建的新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,对新型推进系统进行了反复的测试和优化。
终于,搭载着凌云研发的新型推进系统的“观天-7”卫星,成功地发射升空。
这颗卫星不仅在分辨率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0.1米,能够清晰地观测到地球上的每一个细节,而且由于推进系统的高效,其服役寿命预计将延长至15年,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卫星。
卫星发射成功的当晚。
正在研究室内写总结的凌云,手机突然响了起来,是宋斯雅打来的电话。
“凌云!”
宋斯雅的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。
“首长对你的贡献非常满意。”
“我们希望能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更多的航天项目中,你同意吗?”
“我当然同意了,而且已经准备好了完整的技术文档了。”
凌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。
此时,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自豪。
“这些文档涵盖了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等各个方面。”
宋斯雅再次对凌云表示了祝贺,并且表示国家一定会铭记他的贡献。
凌云听后却只表示是自己应该做的。
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,凌云的离子-等离子体推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多颗卫星和空间站补给飞船,都成功地装备了这一先进的推进系统,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。
半年之后,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种花——“嫦娥六号”探月计划正式启动!
这一计划的目标,是首次尝试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并返回地球,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。